登录 / 注册 400-816-1413
首页 > 新闻资讯 > 深度解析八种农业运营新模式

深度解析八种农业运营新模式

2021-11-24     来源:一诺农旅规划

从政策导向国家支持到大量资本流入,从满足传统的生存需求到现在安全健康需求的转变,都使今天的农业发展变得异彩纷呈。当所有人的目光都开始转向农业,新零售模式、认养模式、共享模式、农业公园等模式也应运而生,农民、销售、消费者间的关系,到底哪一个会成为下一个“农业风口”呢。

八种农业新模式

1、农业消费新模式:农业公园。即以经营公园的思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和绿色村庄,将农业生产、乡村生活、农耕文化体验相结合的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该模式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等内容。

农业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既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园,又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它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更能体现和谐发展模式、浪漫主义色彩、简约生活理念、返璞归真追求,是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乡村旅游的综合体。

2、农业休闲新模式:文创农业。即将传统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借助文创思维逻辑,将文化、科技与农业要素相融合,进行开发、拓展传统农业功能,提升、丰富传统农业价值的新兴业态。

文创农业主要包含“文化”与“创意”两个层次,其中文化是族群的生活方式,族群聚集演化过程中的共有集体记忆,呈现以往到现代的生活轨迹,可透过历史、地理、人文、产业等方面展现;创意则应有“斯土斯民”的印记。

3、农业能源新模式:农光互补。即通过建设棚顶光伏工程,实现清洁能源发电,最终并入国家电网,同时在棚下将光伏科技与现代物理农业进行有机结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这样既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的发电能力,又不额外占用土地,可实现土地立体化的增值利用和农业生产双赢。

经营模式主要有棚外光伏发电、棚内种植蔬菜两种,所发电量除可供应棚内使用外,余量并入公共电网,还可享受国家新能源发电政策补贴。

4、农业经营新模式:设施农业。即采用现代化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以及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空气等环境条件,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并进行有效生产。

该模式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等特点,是最具活力的现代新农业。设施农业主要包含设施栽培、饲养、各类型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以及所有进行农业生产的保护设施等。

5、农业变现新模式:田园综合体。即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模式。

田园综合体实现了田园的三次变现,第一次变现依托自然之力和科技之力实现田园农产品变现;第二次变现依托自然之力和创意之力实现田园文化产品和田园旅游产品变现;第三次变现依托田园社群建立起延伸产业变现。

6、农业资源重组新模式:共享农业。即贯穿整个农业产业链全过程,成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引擎,通过将分散、零碎的消费需求信息集聚,实现与供给方的精准对接,是发展共享农业的关键。

要在硬件建设上抓好互联网在乡村的普及覆盖,尤其是要做好农民手机终端的开发使用,共享农业已逐渐向共享土地、共享农机、共享农庄等具体的形态上发展。

7、农业渠道新模式:农业+新零售。新零售在改变传统零售业态的同时不断影响着上游农业,当新零售和新农业交叉碰撞时,就会出现更有趣、更酷的商业、农业模式,例如将农田和养牛场搬进超市等。

8、农产品营销新模式:认养农业。该模式也是近年来新兴的农事增值发展模式,由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食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生产方式。该模式打破了优质农产品走向市民餐桌最后一公里的障碍,实现了土地与餐桌的直接对接。

曾经的农产品想要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合作社、经纪人、批发市场,最后才进入城市中的菜市场或大型超市。但“认养农业”则是让城市的消费者和农民直接取得联系,互相签订一份合同,使整条产业链由过去的“产供销”变为了“销供产”,大大降低了农产品滞销风险,也拉近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